除了燒臘飯之外,最受台灣朋友接受的港式料理就是煲仔飯啦!

 豉汁排骨煲仔飯(LC 18cm 白裡鑄鐵鍋) 

 踏入深秋,煲仔飯的思念就會出來。

台灣朋友最愛臘腸煲仔飯,這也最容易掌握,因臘腸肝腸切一切放飯面就好,不用醃,也不會有熟不熟、入味不入味的擔憂。

也許已煮過幾年的臘味煲仔飯了,今年來跨進一步,試試其他正宗港式煲仔飯吧。

隨便就想出一連串的煲仔飯~

臘腸肝腸煲仔飯

北菇滑雞煲仔飯

鹹蛋肉餅煲仔飯

豉汁排骨煲仔飯

窩蛋肥牛煲仔飯

豉汁魚肚煲仔飯

田雞煲仔飯

有時選擇困難症發作時,還可以一煲雙拼,自己做有什麼不可的?!

 

3人份:

 

材料

份量

 

(米量杯)

1 1/2

小排骨

300

青江菜

2

蔥花

1/2

紅辣椒

1

煲仔飯醬油

1

湯匙

醃排骨~

 

 

豆豉

2

湯匙

蒜末

1

湯匙

醬油

1

湯匙

1

茶匙

米酒

1/2

茶匙

1

湯匙

太白粉

1

茶匙

1

茶匙

做法:

 

1. 米洗淨,放鍋裡泡水30分鐘。米與水的比例是1:1。(通常用鑄鐵鍋煮飯,米與水的比例是1:1.1,因醬料帶水份,故略減低水份。)

香港人吃的泰國米跟台灣不同。台灣的米短身,米的彈性好,澱粉較香港平常吃的泰國米多並帶黏性。

但煲仔飯適合用乾身的米,我用台灣長米。不過也不是不能用台灣一般的米,只是口感會略黏,吃起來跟在香港吃的有點不同。

今天用的是18cm LC白裡圓鍋。

 

 

2. 紅辣椒去籽切絲。青江菜洗淨。

準備做醃漬料。

豆豉最好泡一下水洗淨安心點。香港傳統是要把豆豉搗爛而非用切。搗爛後加入蒜末、醬油、糖、酒及一湯匙水混合成醬。

為什麼豆豉要搗爛而不是切碎?

第一:搗爛的豆豉才會完全釋放味道。

第二:豆豉搗爛成泥狀,才能與醬油等融合成醬,煮熟了仍巴在排骨上。

切碎的豆豉有陵有角,與醬油不會融合,只是醬油泡豆豉。碎豆豉會隨著液體流動,味道不會完全滲透排骨,煮的時候會全滑到到飯裡去,而不是黏在排骨上。畢竟我們想吃的是豆豉排骨味的飯,而不是豆豉拌飯+醬油排骨呀!

我是半搗爛,一半成泥,一半留顆粒,賣相比較好。

 

 

3. 排骨洗淨瀝乾水,倒入醬料至少醃15分鐘後,拌入太白粉及油。(要醃入味後才加太白粉及油,過早加的話,味道會被阻隔。)

有時間最好醃久一點,排骨切小塊也能加快入味。 

 

 

4. 開始煮飯。

先把泡好水的米,用中大火煮沸,煮的時候不用加蓋子,要不時用筷子攪拌,以防沾鍋底。

煮到收水的時候(當飯面的水份快乾),把排骨放在白飯上,加蓋,轉小火煮15分鐘。( 照片還看到飯面有水是因為排骨有重量,飯裡的水被壓出來了)

注意:不要把排骨用「倒」的下去飯面上,因為「倒」會把全部的醬料都倒進飯裡,做成飯裡水份過多,飯偏軟爛。要把排骨迅速的平均鋪在飯面上,用筷子用手都好。

 

 

5. 打開鍋蓋,把青江菜放鍋裡靠邊,排骨上灑上蔥花及辣椒絲。

加蓋,小火續煮5分鐘後關火,再燜5分鐘便可以上桌了。

 

 

6. 上桌吃的時候淋上適量的煲仔飯醬油(蒸油醬油或甘甜醬油)。

煲仔飯絕對是盜飯賊。我這個每餐只吃兩口白飯的人,遇到煲仔飯,就不自覺的添飯,飯量跳升至平常的5-6倍!!

這次的份量,兩人晚餐+一人便當剛好(在我大口吃的情況下)。

 

用白裡的鑄鐵鍋做煲仔飯,我通常不會硬要做出鍋巴,因試過這種鍋巴不夠脆。鍋巴飯,適合用黑裡的鑄鐵鍋,或陶鍋砂鍋石鍋來做。下次會換個鍋子示範鍋巴飯做法。

 

一煲裡就有肉有菜有飯,這也是一種一鍋到底的料理啊!

 

 

P1070782green.jpg     

  

  

 

按這裡給個讚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j5colorkitchen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J5色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