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異國旅遊時,學的第一句當地語言不是「您好」、「再見」,便是「謝謝」,最多加個「好吃啊!」
像我這代的香港人,學的第一句越南話,卻是「現在開始」..........
越式蕃茄燉牛肉
台灣朋友對越南人第一印象是越南外勞,越南新娘;香港人則是越南難民。1975年越戰結束,北越打敗南越統一越南之後,南越爆發逃亡潮。南越本身就不少華僑,加上香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,語言通又能移民歐美,香港變成難民首選之希望之港!初期的難民,的確獲得西方國家收容;後來人數實在太多,變成滯留香港,造成香港人的負擔,難民營也常發生衝突......香港警察又怎可能夠熟悉游擊戰的越南人打呢?!1980年代後期香港政府對難民採取新的甄別政策,透過電台廣播,每晚聽收音機就會聽到「北漏洞拉.........」。平常大家講話都從「您好」開始,香港人就以為「北漏洞拉」就=越南話的「您好」!其實「北漏洞拉」只是「從現在開始」的意思!不過,很多香港人後來跟越南人都用「北漏洞拉」來打招呼,越南朋友一定超不爽的!
初期的越南華僑,手上還有點盤川,也有本身當廚師的,紛紛在香港一些街邊開始小店來!南越料理原本就帶有法國殖民風情,華僑在香港又添加了廣東手法,餐廳大多走大眾化路線,大受歡迎。
台灣也有幾家好的越南菜餐廳,但近年隨著台灣男生大量跑去越南娶新娘回來,越南粉的路邊攤到處可見,很多品質真不敢恭維,也大大打擊到越南菜的印象!!非常愛吃越南菜的JJ很多次都吃到想罵老闆!
蕃茄燉牛肉,大部份國家都有的hearty國民燉菜,週末燉一鍋,配飯、配麵、麵包、馬鈴薯都合。越南河粉的湯頭除牛肉清湯、咖哩湯外,番茄牛肉湯也是台柱啊!
6人份:
材料 |
份量 |
|
牛肉 |
600 |
克 |
番茄 |
400 |
克 |
魚露 |
3 |
湯匙 |
油 |
2 |
湯匙 |
蒜末 |
1 1/2 |
湯匙 |
辣椒末 |
1/2 |
湯匙 |
洋蔥(中型) |
1/2 |
個 |
南薑粉 |
2 |
湯匙 |
泰國檸檬葉(或月桂葉) |
5 |
片 |
鹽 |
1/2 |
茶匙 |
水 |
6 |
杯 |
紅蘿蔔 |
150 |
克 |
白蘿蔔 |
150 |
克 |
青檸檬汁 |
1/2 |
湯匙 |
做法:
1. 準備材料。牛肉可用牛腱或牛肋,牛肋肥油較多,我選牛腱。
跟台灣的紅燒番茄牛肉分別在那呢?就是台式用醬油越式用魚露;薑方面越南用南薑;還有香料台式是八角而越南用檸檬葉(我改用月桂葉)。有些超市可找到袋裝曬乾的南薑片,我買的是南薑粉,保存方便。
2. 牛鍵切塊(方便自己吃的大小),鍋子水燒開後下牛鍵川燙去血水,取出瀝乾。
3. 牛鍵用魚露醃20分鐘。
4. 紅白蘿蔔削皮切滾刀塊。檸檬汁擠好備用。
5. 番茄削皮去籽切丁。
6. 炒鍋下油2湯匙,先爆香蒜末及辣椒末,然後下洋蔥及南薑粉炒出香味。
7. 下牛鍵及醃汁拌炒至肉塊表面變色。
8. 加番茄丁拌炒。
9. 加入醬汁料(檸檬葉、鹽、水)煮開。撈起雜質,蓋上鍋蓋小火燉煮90分鐘。
圖中是LC 22cm 媽咪鍋。
10. 加入紅白蘿蔔塊及檸檬汁續煮30分鐘至肉熟軟。
蘿蔔後段放才能維持形狀,避免過於軟爛。
11. 原鍋上桌,牛肉及蔬菜大口吃,微酸的口味,配飯配麵配麵包都good!
南薑、魚露、月桂葉及檸檬味,讓這鍋牛肉充滿越南風情,是大眾容易接受的味道。醬油味常常吃,換個東南亞味道試試!
※同場加映※
份量不少,除了帶便當外,JJ還得到兩次「獨享午餐」機會!其實加點水調稀便能變成一碗熱呼呼的越南番茄牛肉湯麵,但JJ又怎會甘心這樣吃呢?
番茄牛肉熱拌麵:
第二天的醬汁變濃,將一人份的番茄牛肉連汁加熱,煮成稠狀,淋在煮熟的乾麵上,變成類似紹子麵質感的熱拌麵,吃的時候可再擠一點檸檬汁、加幾片辣椒增加風味!
泡菜番茄牛肉湯麵:
取一人份的番茄牛肉連湯汁,加半杯水,再加入適量韓式泡菜及半杯泡菜汁,煮熱後放入已煮熟的麵條拌一下,再打個蛋進去就好了!想不到韓越也合得來!
在台灣吃越南小店,常看到年輕的越南婆忙裡忙外,而台灣老公則很悠閒的看電視或是跟朋友打屁。越南女人嫁過來,生孩子、侍奉公婆、做家事、還得開店,賺回來的錢都是公家的......難怪台灣男人都去娶外藉新娘啊!
按這裡給個讚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j5colorkit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