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要自家蒸糕,還要蒸兩盤,才會蒸蒸日上!
JJ祖傳香港蘿蔔糕
JJ娘家過年非常分工,蘿蔔糕是爸爸做的,馬蹄糕則是媽媽最擅長的。
為什麼蘿蔔糕是爸爸負責呢?我沒機會問到原因,後來我問有得到真傳的大哥傳授做法時,他給了我年代久遠的一張小抄,啊,粉是要用手揉的,而且一次做5斤蘿蔔1斤再來米粉的量!!那麼大份量用手搓粉漿,自然是壯男的活。
我沒那麼大力氣,把份量除以5來做。(天,原來以前過年一家6口吃蘿蔔糕就吃5斤!)
祖傳的蘿蔔糕只用再來米粉(粘米粉),不加太白粉等其他的粉,是香港的古早味。
8"長方烤盤的量:
材料 |
份量 |
|
白蘿蔔1根(去皮後) |
600 |
克 |
乾香菇(中型) |
2 |
朵 |
臘腸 |
1 1/2 |
條 |
肝腸 |
1 |
條 |
臘肉 |
1/4 |
條 |
蝦米 |
1 |
湯匙 |
再來米粉 |
120 |
克 |
煮蘿蔔出的水+浸香菇水 |
220 |
ml |
鹽 |
3/4 |
茶匙 |
白胡椒粉 |
1/8 |
茶匙 |
糖 |
3/4 |
茶匙 |
香油 |
1/4 |
茶匙 |
做法:
1. 香菇、蝦米分別泡水。香菇泡完後水要留著。
2. 臘腸、肝腸、臘肉蒸熱。
蒸熱後比較好切,也可去點油。
不蒸直接切也可以。但JJ當年懷孕時就是因為過年切硬臘腸切到傷了腰部,後患無窮,隔了16年才敢再做蘿蔔糕,所以我一定蒸熱趁軟的時候切。
3. 白蘿蔔去皮,一半刨成細絲,一半切0.5x0.2cm粗絲。
4. 有粗有細的蘿蔔絲,粗絲先炒,細絲後加,保持蘿蔔絲的口感,不致於全部軟爛。蘿蔔糕口感豐富,吃得出蘿蔔很多,真材實料,不會只是粉粉爛爛。
5. 臘腸、肝腸、臘肉、香菇、蝦米全切小丁。
6. 下鍋以中火爆香臘腸、肝腸、臘肉、香菇及蝦米丁,放鍋中備用。
7. 另一鍋下蘿蔔粗絲,加糖及香油,用最小火炒至蘿蔔出水人及呈半透明狀。
8. 取出蘿蔔絲,瀝出蘿蔔水。
9. 約得200ml蘿蔔水,如不夠可用額外的香菇水或清水填滿,水放涼。
10. 鋼盤倒進220ml水(200ml蘿蔔水+20ml泡香菇水),拌入再來米粉,用打蛋器攪拌2分鐘,讓粉漿增加韌度。
J爸以前是用手揉粉漿,冬天手太冰冷,我偷雞用工具幫忙了,不過還是手打的!
11. 炒好配料的鍋子,開中火,加入粗及細蘿蔔絲翻炒。
12. 加進粉漿,不停攪拌至成糊狀,加鹽巴、胡椒粉及1/4茶匙糖調味。
13. 模具先抹上一層油,粉漿倒進模具,掃平表面。可以剩一些配料來裝飾,去年羊年就拼個羊字。
但表面灑滿料的做法有個缺點,看是漂亮,但切的時候就掉下來,煎的時候也會分離,還是素面實際。
14. 大火隔水蒸75分鐘,筷子插進糕中,拿出來沒有粉漿黏住便代表熟了。
剛蒸好的蘿蔔糕較軟,放涼會轉硬。
15. 我喜歡切1cm厚的薄片用油煎至兩片金黃的港式煎法,娘家會沾蠔油吃,但現在自己做的糕總覺得還是什麼都不沾才吃得出鮮甜。
JJ家的蘿蔔糕,因是純再來米粉做,沒加太白粉,所以質地較硬挺。反正較硬的蘿蔔糕對我就是老派式,懷舊港式古早口味。爸爸還會加點雞粉,我喜歡清淡點,省掉了。
新派的是再來米粉外還加太白粉或澄麵,蘿蔔糕較軟,這種適合切厚片,像台灣早餐店厚片切骰子來煎。
我硬的軟的都喜歡,各有特式,一樣做一盤,蒸蒸日上外,對極愛蘿蔔糕可以天天早餐吃的我,還嫌不夠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