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常愛挑戰別人的口味,後來想,那自己不愛吃的食物,有辦法讓自己改變嗎?
川味麻醬雞絲涼麵
既然那麼閒去破解別人厭惡的食物,那自己為何又讓自己挑食?
我的"沒有不好吃的食物,只有不會煮的廚師"信念,是否自打嘴巴?
我不愛麻醬,為什麼呢?之前也沒認真思考過。
芝麻、花生醬很愛,為何就是芝麻醬不行?
食材除味道,口感也重要。慢慢發現,很多我不愛的食物,問題是出在口感。
糊糊、泥泥、稠稠,黏黏
在麵點吃抄手或涼麵,我會附註不要加麻醬。但往往記得問的店都說本來就沒加呀!忘記問的時候,滿滿麻醬的一大碗就會送到我面前,抄手及麵條全沾黏著,要挖也挖不掉。
但,後來發現我愛死的各種中東前菜,雞豆泥那些mezze,大部份都是要加芝麻醬Tahini攪拌而成,為什麼我就很愛吃?月亮不一樣圓嗎?
Tahini比台灣的芝麻醬稀,味道也淡一點點,開始找到問題的核心了。
後來吃便利店的辣味涼麵,那些醬料也是偏液體的,吃來口感很好。原來一點點的麻醬香氣我是喜歡的,一點點濃綢掛在麵上便足夠,不能over.
自我了解的感覺真不錯,自己綁的結自己解。
參考了好些川味醬汁的調法後,我找到這個適合自己的比例,跟大家分享。
注意以下份量中"醬料"是2人份,而其他麵及雞肉材料則是1人份。
先調2人份的川味麻醬。
材料 |
份量 |
芝麻醬 |
1/4杯 |
蒜末 |
1 1/2茶匙 |
蔥末 |
1 1/2茶匙 |
薑末 |
1/2茶匙 |
醬油膏 |
3湯匙 |
白醋 |
2茶匙 |
糖 |
1茶匙 |
花椒粉 |
1/4茶匙 |
紅油 |
3茶匙 |
香油 |
1/2茶匙 |
冷開水 |
1/2杯 |
將川味麻辣醬的材料(除冷開水外)通通放深碗裡。數一數,有10種料呢!
川菜的調味實在是超級複雜,平常看電視的川菜師傅,面前總有數不盡的調味料,不同粗細的辣椒、不同深度的紅油,湯匙飛快的這邊一瓢,那邊一勺,味道用眼睛能量而不需舌頭。
醋很重要,酸味平衡了麻醬的甜與濃,加上紅油,真是開胃!醬油膏也讓整個醬汁不致於死甜;蔥蒜薑與花椒,提供一整碗的香氣。
冷開水分次加,攪拌均勻。
冷開水加多加少隨自己喜歡啦。記得是開水,不是水龍頭出來的生水。
調至醬汁濃稠中保持著流動感,整碗放冰箱冷藏備用。覺得不夠辣的話,在拌麵最後再加紅油即可。
我喜歡這樣較為水水的,但味道其實很濃。不拌麵的話,拌雞絲小黃瓜等涼菜也很對味。
來煮麵吧!
1人份
材料 |
份量 |
麵條(中寬) |
80克 |
雞胸 |
1/4片 |
小黃瓜 |
1/4根 |
花生米 |
1湯匙 |
白芝麻 |
1茶匙 |
綠豆芽 |
20根 |
蔥末 |
1湯匙 |
紅辣椒絲 |
少許 |
紅油 |
1茶匙 |
|
|
醃漬雞胸~ |
|
鹽 |
1/2茶匙 |
白胡椒粉 |
1/4茶匙 |
米酒 |
1/2茶匙 |
薑 |
1/4茶匙 |
蔥段 |
1/4根 |
做法:
1. 準備食材,有肉、有菜、有堅果,酸甜麻辣香,勁頭十足又飽足的涼麵快要登場了!
2. 雞胸醃漬30分鐘,薑蔥放雞肉上,放電鍋加1 1/2杯水蒸至開關跳起。連皮一起蒸讓雞肉保持油嫩。
蒸好放涼去皮,雞肉撕成絲,冷藏備用。(一片雞胸可做4碗麵,1人份可以只蒸1/4片雞胸。)
當然改用雞腿也行。
3. 將花生米放塑膠袋內敲碎,不怕花生碎彈到周圍。
手夠力就不用出棍子。
4. 小黃瓜切絲,蔥切末、辣椒切絲,全部配料準備好。還沒調醬料的話,現在來調吧!
5. 綠豆芽洗淨放燒滾的水中燙1分鐘,取出沖冷水,瀝乾。
6. 在適量的滾開水中,分開放入一人份麵條約80-100克。用筷子撥散麵條。
水再滾開,經過三分鐘,加入半杯冷水煮至自己喜歡的軟硬度,將麵條撈出沖冷開水降溫,瀝乾水份,放碗裡。(我用五木的麵條是這樣煮法,用別的麵條就請跟包裝說明煮啊!)
7. 倒進川味麻辣醬,加適量的雞絲、小黃瓜絲、綠豆芽,拌均勻。灑上蔥花、花生碎、白芝麻、紅辣椒絲。
愛辣的再依自己想要的辣度加紅油,我加了好多啊,什麼時候我變得那麼會吃辣的!
8. 怎會那麼好吃啊!麵好有彈性,醬料掛在麵上,一口吃進去就是好香好香!真想再來一碗!
看來我以後會吃麻醬麵,但只限吃自己調的川味麻醬麵了。到餐廳還是會提醒不要加麻醬的,如果我拿餐廳的醬料自己重調不被人罵才怪!
自我擊破的食材不只麻醬,找天繼續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