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道菜可以吃到80歲,牙齒沒力也不怕,通通滑進肚子裡,舌頭上還留下餘香!
鐵板鮮蚵豆腐
香港人很愛生蠔,也愛各種蠔的料理。我記得我在20歲前很討厭蠔的味道,覺得又腥又臭,生蠔滑滑的口感更覺噁心,蠔乾濃縮了的腥味更是遠遠聞到就避開。
後來是怎樣愛上吃蠔的呢?
剛踏出社會工作的年代,很流行5-6pm happy hour喝個雞尾酒或啤酒,配點下酒菜,然後回公司加班到深夜。下酒菜大多是炸個薯條、魷魚圈那種大家分著吃,但月初發薪水的時候,大家會豪一點叫焗生蠔。那焗蠔花樣很多,培根、菠菜、起司、番茄等等,加了味烤熟了的生蠔,平易近人多了,慢慢我不只愛上焗蠔,連生蠔也照吃。
雖然香港流浮山也產蠔,但香港的蠔大多是進口的,連殼新鮮的蠔生吃,一桶一桶的桶蠔給料理用。大部份都是大顆的,潮洲菜的煎蠔餅及蠔仔粥才用小顆。
來到台灣才知道小型蠔~蚵仔,鮮甜無比。
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家最好吃的蚵仔煎,JJ家的第一名當然離不門基隆廟口的碳燒蚵仔煎。蛋多粉少,蚵仔多又肥,碳火煎香,淋上基隆口味的甜辣醬,真是美味極了。外面食材都少少,沒什麼蛋,一陀半透明的地瓜粉+粉紅沾醬,難怪我平常都沒吃的衝動。
週休二日到南部玩,國道中看到下個交流道就是"東石",馬上換車道,到東石吃蚵仔全餐!
金門的蚵仔麵線,用的是清的海鮮湯頭而不是北部稠稠勾芡的麵線羹,加上油蔥香,更能襯托石蚵的鮮甜,而且一碗裡面滿滿都是飽滿蚵仔,好吃到不得了!
市場看到肥嘟嘟飽滿的蚵仔時,總忍不住買回家吃個過癮。吃蚵仔這回事是充滿突發性的,新鮮的蚵仔總會挑起我的衝動。
2-3人份:
材料 |
份量 |
|
蚵仔 |
450 |
克 |
家常豆腐 |
1/2 |
盒 |
豆豉 |
1 |
湯匙 |
蔥(或蒜苗) |
2 |
株 |
蒜末 |
4 |
瓣 |
紅辣椒 |
1 |
根 |
醬油膏 |
2 |
湯匙 |
香油 |
少許 |
|
做法:
1. 豆腐微波3分鐘出水,把水倒掉。豆腐先出水,煮的時候可大量減少出水。
2. 豆腐切丁。
3. 鮮蚵如有小殼片先挑出,灑上少許鹽巴及太白粉,泡水中輕輕搓洗乾淨,過一次水,瀝乾。
4. 鮮蚵灑上薄薄一層太白粉輕抓一下。鍋子水燒開後,轉小火,快速川燙撈起瀝乾。裹了粉的鮮蚵,防止出水,鮮味鎖住不會流失。
5. 記得鮮蚵略燙就好,不需燙熟,因等一下還要炒啊!
6. 炒鍋燒熱加油,小火爆香蒜末、紅辣椒碎及豆豉。
7. 加蔥末(或蒜苗)翻炒 。
8. 加入瀝乾水的鮮蚵,豆腐丁及醬油膏,輕輕拌炒均勻。
9. 全鍋倒在已燒熱的鐵盤上,醬汁燒滾,加入香油,便可上桌。 鐵板上的醬汁"滋滋"叫,我的肚子也跟著咕咕叫!!
(有鐵板就叫鐵板鮮蚵豆腐,放普遍盤子上就叫豆豉鮮蚵豆腐好了。)
10. 趁熱吃! 飽滿的鮮蚵胖dodo,豆腐滑lulu,豆豉提味,又是一個盜飯賊!
其實每次做鮮蚵豆腐,還沒扒幾口飯就整盤吃光光,都被說為什麼做那麼少!我......總得顧著膽固醇吧!
香港朋友來台灣一定要試試!